2025-07-03 04:42:07 辣妈帮 阅读量(0)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纸尿裤起名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纸尿裤起名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谢邀!
孩子起名字为什么不能跟长辈重字或者重音,到底有什么讲究?原因是什么?
说实话,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,对这块也没有研究,理我说不出来,我只能说说我的实际经历来谈谈孩子取名字的事情吧。
1.孩子名字一定要在出生前就想好。
孩子出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,我在孩子出生的那段时间在医院没事就给孩子想名字,现在孩子一出生,医院就要给办出生证,所以孩子名字一定要提前想好,出生证办了再改名字就很麻烦了。
我孩子当时就是出生证办了之后又去医院改名字,很麻烦。还得不停跟人说好话。
2.孩子名字尽量不要跟家里人,特别是长辈有重字或者重音。
我的孩子就是刚生下来没有注意,名字跟家里长辈名字有重音,后来特意去改了下。
至于说为什么不能重字或者重音,具体原因我不清楚,我只能说这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讲究,特别是老人忌讳这个,说是对重名的长辈不好。我们作为小辈,好容易给孩子取个名字,因为这个原因要从新改,难免心里会不痛快,可这不就是我们中国人尊老的表现吗?
好了,个人一家之言。仅供参考,有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。谢谢!
在一定条件下,给孩子起名是可以和长辈同音同字的。
所谓起名忌和长辈同音同字,是源于古时的避讳制度。《公羊传·闵公元年》:“春秋为尊者讳,为亲者讳,为贤者讳。”最初,避讳制度是封建王朝为了维护等级制度,在起名、说话、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不准直接说出或写出的规定,以避免利用名字进行人身攻击,而冒犯君主或尊亲超然的地位。这一制度从东周时起,一直到民国时才废除。
避讳有很多方法,如始皇帝登基后,因父亲名子楚,就把楚地改为“荆”;唐太宗叫李世民,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“户部”;清朝康熙帝玄烨,登基后其兄弟玄改元,雍正帝胤禛登基后,其兄弟胤改允等等。
小辈起名不和长辈重名是避讳制度的延伸之一——家讳,也是避讳制度的第四种,为长者讳。即给孩子起名时,避免和自家长辈重名,否则就是对其不敬。为了这一制度的传承,甚至还有了起名与长辈重名“不好养”的传言,不足以信。
避讳制度盛于唐代,把违反避讳制度的惩罚写于《唐律》,明清时甚至还曾因犯皇帝名讳而入狱抄斩的案例。而在唐代以前,避讳制度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,如魏晋时期“书圣”王羲之家族,五个儿子分别叫王玄之、王凝之、王徽之、王操之、王献之,孙子中有王桢之、王静之,王氏至少在十代以内,都有人名字中含“之”字,根本不讲避讳。还有当时琅琊的颜氏、范阳的祖氏、东海的徐氏、山东的孔氏、河间的褚氏、陈留的阮氏、南阳的范氏等有名的家族,也都出现了父子同名、祖孙同名的现象。
综上所述,所谓不与长辈重名的避讳,其实都是封建王朝时期的文化糟粕。当然,起名应该尽量不与长辈重名,除了尊重长辈,也是提高辩识度的一种方法。在一定条件下,也是可以与长辈重用一字的,比如继承祖志之类,祖先富贵,承志继富之用,长辈才华横溢,羡其聪慧。《新唐书·王智兴传》就曾记载,孙子晏宰自小聪明机智,王智兴非常喜欢他,就亲自抚养,并取名与其父辈重一字,这是一种精神和财富的延续寄托。所以,一定条件下可以用同音同字起名,是指长辈或贵或富或才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纸尿裤起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纸尿裤起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Copyright
© http://www.lamall.com/ 辣妈帮
备案号:渝ICP备2024034359号-5
免责声明: 1、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 2、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,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。 3、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! 4、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,我们必奉陪到底,抵制恶意行为。 ※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:478923*qq.com(*换成@)